肾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约有13%人口受其影响。已知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可高达千分之一,近80种基因的突变都与各种遗传性肾脏疾病有关。然而,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针对肾脏疾病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开发滞后于肝脏、神经肌肉和眼睛等。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利用AAV进行体内外肾脏的基因传递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所带来的实际转导效果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传递方式以及不同的AAV血清型等因素有关。如何实现或者更大程度上实现外源基因在肾脏中的转导成为影响肾脏基因治疗发展的关键。
1、注射方式的选择
图1. 肾脏结构示意图和肾皮质的显微图像

(A) 肾动脉灌注,通过导管或注射器;(B)肾静脉逆行灌注;(C)逆行输尿管灌注;(D)经肾囊壁直接向肾实质注射。
(Rubin, J.D. and M.A. Barry. Mol Diagn Ther, 2020.)
如下表所列,这些以手术为基础的AAV给药方法实现了外源基因在肾脏中不同分布模式,且具有不同的特点。
| AAV肾脏给药方式 | 基因表达分布 | 特点 | 
| 肾静脉注射 | 皮质和髓质中表达,主要在肾小球和近端小管中 | 难以突破肾小球屏障,效率较低 | 
| 肾动脉注射 | 近端小管和肾集合管 | 技术挑战性强 | 
| 肾实质注射 | 仅限于注射针道周围 | 操作相对简单 | 
| 经输尿管肾盂逆行注射 | 肾脏管道系统 | 克服肾小球屏障限制,操作难度大 | 
| 经肾实质肾盂注射 | 皮质和髓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主要是集合管细胞 | 新注射方式,操作简单,基因表达稳定 | 
下面对肾静脉注射、经输尿管逆行注射和经肾实质肾盂注射三种注射方式进行简单分享:
注:注射针刺入肾盂而不刺穿肾盂的关键在于注意比对穿刺针和小鼠肾脏,并且在注射针上做好标记;
2、血清型的选择
肾脏研究中常用的AAV载体有 AAV2、AAV6、AAV8 和AAV9,其中以AAV9型居多。

 2.  Rocca 
                                      地 址: 高新区港源四路416号 联系人: 展经理 电 话: 400-077-2566 传 真: 0531-88896821 Email:market@wzbio.cn
                                             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